課程資訊
課程名稱
社會心理學
SOCIAL PSYCHOLOGY 
開課學期
97-1 
授課對象
社會學系  
授課教師
李明璁 
課號
Soc2012 
課程識別碼
305 23100 
班次
01 
學分
全/半年
半年 
必/選修
必帶 
上課時間
星期三6,7,8(13:20~16:20) 
上課地點
社101 
備註
限本系所學生(含輔系、雙修生)
總人數上限:70人 
 
課程簡介影片
 
核心能力關聯
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
課程大綱
為確保您我的權利,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
課程概述

「人心比人臉更各各不同」—哲學家Voltaire

「我們無法逃避人心自有神秘幽暗之處,我們只能帶著這些不可知的成分前行,尋找答案,遍尋各種可能」—心理學家Lauren Slater 

課程目標
在這門課裡,我們將透過一起嬝炕B討論和研究,嘗試在社會各面向的通則與變異、定調與彈性的臍砜﹛A找到能更坦然面對自我和理解他人的站立位置。 
課程要求
個人心得報告及考試(佔總成績60%):
1. 請根據每週書目嬝炕A有加註* 者為必讀(收錄在影印讀本中),無加註者為選讀(未放在讀本內,請自行借儔恔妎R)。心得報告與考試內容皆以必讀教材為主要範圍,但若能旁徵博引得當,自然高分有望。
2. 10月24日上課時,請繳交第一份個人作業,內容為第2-5週之嬝盂P上課心得報告,篇幅以1500-2000字為限。本作業請勿以摘要或筆記形式呈現;期待各位能嘗試書寫濃度較高的感想、評論、或關聯思考。
3. 12月5日,請繳交第二份個人作業(第9-11週心得),要求同上。
4. 除了上述兩份個人作業(各佔學期總成績10%),分別將於11月7日舉行期中考(範圍為第2-7週全部),以及12月26日期末考(9-14週全部);兩次考試各佔學期總成績20%。

團體研究報告(佔總成績40%)
5. 原則上每七人一組,每週須固定進行實習討論(由助教嚴格記錄出席狀況,並將列入評分考量)。每個小組須從各週主題中擇一,進行一個相關群體或個人的深度訪談或參與觀察研究。例如,以「焦慮與恐懼」為主題,可以研究準畢業生在生涯規劃上的不安及焦慮。
6. 請注意:本團體研究報告需以「深度訪談」(in-depth interview)或�和「參與觀察」(participant observation)為主要方法,請勿發放問卷調查或採取網路文本分析等。有關研究法上的問題,可與助教或老師討論。
7. 基本上,每組最少要深度訪談14人(也就是平均一位成員得訪問兩個);且必須整理出逐字稿。
8. 請各組於10月31日繳交團體研究的計畫摘要(2-3頁)。老師將根據此份proposal和助教開會討論每組的問題、進度,並給予具體建議。
9. 最後三週為各組之期末呈現。呈現之順序與各項細節將另行議決。
10. 繳交團體報告的期限為2008年1月25日。字數以10000-15000字為限(請勿少於或超過),並請附上逐字稿、以及期末呈現時所使用的簡報檔或影音檔。
 
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
 
Office Hours
 
指定閱讀
 
參考書目
【每週主題•嬝狙悒堙j

W01: 09/19 → 課程說明與分組

Round 1 心靈感知x自我狀態

W02: 09/26 → 心靈與自我
* Maslow, A.著,莊耀嘉編譯(1993)《馬斯洛》,桂冠,頁55-163。
* Ackerman, D.著,莊安祺譯(2004)《氣味、記憶與愛欲》,時報,頁170-208。
Mead, G.H.著,胡榮、王小章譯(1995)《心靈、自我與社會》,桂冠,頁141-222。

W03: 10/03 → 記憶與遺忘
* Ackerman, D.著,莊安祺譯(2004)《氣味、記憶與愛欲》,時報,頁110-167。
* Schacter, D.L.著,李明譯(2002)《記憶七罪》,大塊,頁7-21。
小川洋子著,王蘊潔譯(2004)《博士熱愛的算式》,麥田。
Schacter, D.L.著,李明譯(2002)《記憶七罪》,大塊。

W04: 10/10 → 國慶與放假

W05: 10/17 → 焦慮與恐慌
* May, R.著,朱侃如譯(2004)《焦慮的意義》,立緒,頁123-298。
* Riemann, F.著,楊夢茹著(2003)《恐懼的原型》,大塊,頁5-19、255-269。
Gay, P.著,梁永安譯(2004)《史尼茨勒的世紀:布爾喬亞一百年,一個階級的傳記》,立緒,頁189-227。
Riemann, F.著,楊夢茹著(2003)《恐懼的原型》,大塊。


W06: 10/24 → 噁心與禁忌
* Nussbaum, M.C.著,方佳俊譯(2007)《逃避人性:噁心、羞恥與法律》,商周,頁125-266。
Hendry, J.著,林日輝、戴靖惠譯(2004)《社會人類學:他們的世界》,弘智,第二章。
Freud, S.著,賴添進譯(1988)《文明及其不滿》,南方。
★本週上課請繳交「Week 2-5個人心得報告」一篇(以1500-2000字為限)

W07: 10/31 → 哭泣與哀傷
* Lutz, T.著,莊安祺譯(2001)《哭,不哭》,藍鯨,頁93-202。
★本週上課請各組繳交「期末團體報告」計畫摘要(2-3頁)

W08: 11/07 → 期中考(範圍:Week 1-7全部)

Round 2 人我關係x社會行為

W09: 11/14 → 獨處與寂寞
* Wieland-Burston, J.著,余德慧譯(1999)《孤獨世紀末》,立緒,頁1-198。
Koch, P.著,梁永安譯(1997)《孤獨》,立緒,頁19-128。
de Maistre, X.著,嚴慧瑩譯(2005)《在自己房間裡的旅行》,網路與書。
村上春樹著,賴明珠譯(2005)〈東尼瀧谷〉,收錄於《萊辛頓的幽靈》,時報。

W10: 11/21 → 性別與解放
* Farrell, W.著,鄭至慧等譯(1987)《男性解放》,婦女新知,頁63-156。
* Clatterbaugh, K.著,劉建台、林宗德譯(2003)《男性氣概的當代觀點》,女書文化。頁17-125。
Radstrom, N.著,朱恩伶等譯(2002)《瑞典查甫人:八個瑞典男人談平等、男性氣質和親職》,女書文化。
Hite, S.著,林瑞庭譯(1996)《海蒂報告:男性氣概》,張老師文化。

W11: 11/28 → 愛情與混亂
* Beck, U. & Beck-Gernsheim, E.著,蘇峰山等譯(2000)《愛情的正常性混亂》,立緒,頁1-182。
Kaufmann, J.著,李淑寧譯(2004)《相愛後的第一個早晨:愛情是怎麼發生的?》,先覺。
Druckerman, P.著,顏湘如譯(2007)《外遇不用翻譯:10個國家24個城市的外遇模式與情慾地圖》,大塊。
Barthes, R.著,汪耀進、武佩榮譯(1994)《戀人絮語:一本解構主義的文本》,桂冠。

W12: 12/05 → 消費與反思
* Rushkuff, D.著,蔡承志譯(1999)《誰在操縱我們?現代社會的商業、文化與政治操控》,貓頭鷹,頁91-244。
Klein, N.著,徐詩思譯(2003)《NO LOGO》,時報。
Levine, J.著,鍾清瑜譯(2007)《可不可以一年都不買?365天零購物生活日記》,先覺。
★本週上課請繳交「Week 9-11個人心得報告」一篇(以1500-2000字為限)

W13: 12/12 → 遊戲與媒介
* Silverstone, R.著,陳玉箴譯(2003)《媒介概念十六講》,韋伯文化,頁89-126。
* McLuhan, C.著,鄭明萱譯(2006)《認識媒體:人的延伸》,貓頭鷹,頁274-286。
Vigarello, G.著,喬咪加譯(2007)《從古老的遊戲到體育表演:一個神話的誕生》,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(簡體字版),第三、四章。
高田公理著,李永清譯(1990)《遊戲化社會》,遠流。

W14: 12/19 → 旅行與生活
* Che Guevara, E.著,梁永安等譯(1993)《革命前夕的摩托車之旅》,大塊。
* Lee, M.T. (2005) ‘Imagine Here, Practise There: Taiwanese Tourists and Sojourners in Tokyo’, Chapter 5 in the Ph.D. Thesis “Absorbing ‘Japan’: Transnational Media, Cross-cultural Consumption, and Identity Practice in Contemporary Taiwan”, Department of Social Anthropology & King’s College, University of Cambridge.

W15: 12/26 → 期末考(範圍:Week 9-14全部)

W16: 01/02 → 期末分組報告
W17: 01/09 → 期末分組報告
W18: 01/16 → 期末分組報告

2008/1/25(五)→ 團體分組報告繳交期限

 
評量方式
(僅供參考)
   
課程進度
週次
日期
單元主題
無資料